對孩子吼叫後果嚴重 專家教如何避免

      幾乎每一位父母都有情緒失控和對孩子高聲叫嚷的時候。但如果你頻頻如此呢?治療師和家庭教育專家正越來越多地關注這類行為會對孩子產生何種傷害以及如何阻止這類行為。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研究人員發現,父母已經從習慣於動手打孩子屁股,變得更容易通過大喊大叫來發洩憤怒和不滿。四分之三的父母會因家中幼童或青少年犯錯誤或惹他們生氣而吼叫、尖叫或大喊,平均每月一次。

雖然提高嗓門並不總是壞事,可以在不傷害任何人的情況下引起關注。當你把吼叫作為人身攻擊,用「你不能長點記性嗎?」或者「你總是做錯!」這種話來責備或挖苦孩子時,就會給孩子帶來傷害。紐約州育兒培訓師、《怎樣成為理想中的父母》一書作者之一阿黛爾.費伯稱。

近期一項對976名中產階層青少年和他們父母的調查顯示,被父母用喊叫或辱罵等方式進行「嚴厲語言管教」的青少年更容易有行為問題和抑鬱症狀。

另一項研究暗示,對孩子吼叫帶來的後果可能比打屁股更嚴重。布朗大學一項為期15年的研究顯示,八歲時父母通過吼叫來管教的孩子到23歲時與戀愛伴侶和配偶之間的關係不太令人滿意。她說:「大喊大叫的父母可能會錯過教孩子如何管理情緒的機會。」

打屁股也與成年後伴侶關係不盡人意有關聯,但父母在其它時候表揚孩子會消除打屁股帶來的負面影響。然而,吼叫帶來的負面影響不會因父母的關愛而消除。《婚姻和家庭評論》2012年刊登的這項研究稱,孩子會在父母吼叫時學到負面的問題解決策略,成年後他們可能仍會堅持使用這些策略。

《她要發火了》一書作者、演說家朱莉.安.巴恩希爾表示:「吼叫是90%的人犯的危害最大的錯誤。」現在她通過演講和工作室向其他父母教授這些技巧。

父母可以學著去留意即將發火的信號並設法減輕自己的焦慮。比如深呼吸,想像愉快的場景,數到10或者離開房間都有所助益。巴恩希爾建議平復一下紊亂的思緒,比如對自己說:「我今天過得很悲催,但生氣只能讓情況更糟。」

費伯說,學會將「我」而不是「你」作為句子的開頭,能夠幫助父母將怒氣沖沖的攻擊轉變為對孩子的教育。她說:「說你不喜歡看到些甚麼,然後補充說你喜歡或者希望看到些甚麼。」

南卡羅來納州米爾堡的利.弗朗桑的女兒阿洛納(Alona)和伊萊沙(Elisha)一個10歲,一個8歲。有一次,她倆一週有兩個晚上忘記給家裏的狗餵食,弗朗桑很想發脾氣。但他還是決定以「我」為開頭來回應,她說:「我不喜歡看到狗沒餵。看看它:它很可憐。我希望你們自己吃飯之前能把它餵飽。」 阿洛納和伊萊沙後來還需要媽媽提醒兩次才記得最後期限,但她們很快就能自己記得餵狗了。

Hearts at Home的首席執行長薩維奇說,許多父母發脾氣是因為他們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比如認為兩歲的孩子不應該違反父母的規定。但事實上他們就是小孩子。家長可以把孩子的失敗視為他學習的機會。

費伯說,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尋找解決方案,把失敗變為教育孩子的機會。她建議等到情緒平靜的時候陳述孩子違反的規矩,然後讓孩子去選擇如何防止再次犯錯。邀請孩子提出解決方案能夠教會他們掌握解決問題的技能。

前文提到的作者巴恩希爾說,在發脾氣之後道歉有助於修復親子關係。巴恩希爾在女兒十幾歲時曾把她拉到一邊,為幾年前一次發脾氣而道歉。她女兒克麗絲籐.德勞安現在25歲,已經結婚,回想起她母親的自責讓她淚流滿面。她說:「這說明她在乎我的感受。」

(責編:林詩遠)

本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5/14/2/20/n4087404.htm對孩子吼叫後果嚴重-專家教如何避免-.html
arrow
arrow

    la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